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她几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数学因其学科结构和思维结构相似,被广泛的认为是训练思维的最佳工具。

数学是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基础,被誉为一切学问的根基。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演绎等,而这些能力对今后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十分关键。

3-12岁是培养孩子思维的关键期,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思维能力。早期的数学思维培养对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从娃娃抓起

幼儿数学思维培养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这点尚无定论。一般情况下,儿童在4岁前后,就会对数量有一定的概念。他们会对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也意味着孩子可以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了。

有些观点认为,“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很多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虽然笔者对这种说法持保留意见,但是,数学教育越早开始,对于有效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是不无裨益的。

二 数学思维等于算术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思维。”

数学思维培养,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图形类、认知类、规律类、数字类、运算类等。只有系统的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建构空间的概念,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才能更好的培养数学思维,而不是简单的数数。而且,我们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三 寓教于乐

有些强化训练能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孩子们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数学思维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

幼儿的思维活动是形式化的,所以对幼儿数学思维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寓教于乐,也就是 通过实际动手和游戏进行学习。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可以通过游戏和教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在教师与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比如利用小方块,孩子们可以直观感受也更容易理解数字加减法。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孩子们将数字化成图形。图形是很简单的,比如说把两个人化成两个方块,或者说一个人的年龄也可以具象化成10个橙子和5个苹果,且区分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形象化的图形来展示题目中各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所倡导的,其实是一种“简化”的思维。简化的意思,就是把生活中的数学简化成简单易懂、标准化的模型。

四 启发式解决问题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当碰到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可以教孩子们多向发散思维,采用不同的方式和策略。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可以强调过程、方法所包含的数学思想,尽量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计算。